老子智慧

老子智慧——《道德经》第一章原文与译文(多版本)

第一章 [原文]道可道也 非恒道也 名可名也 非恒名也  无 名天地之始也 有 名万物之母也 故 恒无 欲以观其眇也 恒有 欲以观其所徼也  两者同出 异名同谓 玄之又玄 众妙之门[译文]“道”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,那它就是常“道”(“道”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,它并非一般的“道”);“名”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,那它就是常“名”(“名”也是可以说明的,它并非普通的“名”)。“无”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;而“有”,则是宇宙......

5年前(19-04-27) 19067浏览 0评论 3喜欢

老子智慧

老子智慧——《道德经》第二十四章原文与译文(多版本)

[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]企①者不立,跨②者不行;自见者不明;自是者不彰;自伐者无功;自矜者不长。其在道也,曰余食赘形③。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[道德经通行本原文](王弼注本)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,自见(xiàn)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其在道也,曰余食赘(zhuì)行。物或恶(wù)之,故有道者不处(chǔ)。[注释]1、企:一本作“支”,意为举起脚跟,脚尖着地。2、跨:跃、越过,阔步而行。...........

2年前(22-05-27) 1338浏览 0评论 2喜欢

老子智慧

老子智慧——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三章原文与译文(多版本)

[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]希言自然①。故飘风②不终朝,骤雨③不终日,孰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?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④;德者同于德;失者同于失⑤。同于道者,道亦乐得之;同于德者,德亦乐得之;同于失者,失亦乐得之。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![道德经通行本原文](王弼注本)希言自然。故飘风不终朝(zhāo),骤雨不终日。孰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?故从事于道者,道者同于道,德者同于德,失者同于失..............

3年前(20-10-12) 4193浏览 -1评论 3喜欢

老子智慧

老子智慧——《道德经》第六章原文与译文(多版本)

[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]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之根。绵绵呵!其若存!用之不堇。 [道德经通行本原文](王弼注本)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(pìn),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根。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[注释]①谷神:过去据高亨说:谷神者,道之别名也。谷读为毂,《尔雅•释言》:“毂,生也。”《广雅•释诂》:“毂,养也。”谷神者,生养之神。另据严复在《老子道德经评点》中的说法,“谷神”不是偏正结构,是联合结构......

4年前(20-06-15) 3034浏览 0评论 5喜欢

老子智慧

老子智慧——《道德经》第五章原文与译文(多版本)

[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]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天地之间,其犹橐龠乎?虚而不屈,动而俞出。多闻数穷,不若守于中。刍(chu)狗:用草扎成的狗。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,祭祀完毕,就把它扔掉或烧掉。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。在本文中比喻:天地对万物,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、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,自生自灭。正如元代吴澄据说 :“刍狗,缚草为狗之形,祷雨所用也。既祷则弃之,无复有顾惜之意。天地无心于爱物......

4年前(20-04-18) 5223浏览 1评论 2喜欢

老子智慧

老子智慧——《道德经》第四章原文与译文(多版本)

第四章 [原文]道冲,而用之有弗盈也。渊呵!似万物之宗。锉其兑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。湛呵!似或存。吾不知其谁之子,象帝之先。(王弼注本)道冲而用之或不盈,渊兮似万物之宗。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。湛兮似或存,吾不知谁之子,象帝之先。[译文]大“道”空虚开形,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。深远啊!它好象万物的祖宗。消磨它的锋锐,消除它的纷扰,调和它的光辉,混同于尘垢。隐没不见啊,又好象实际存在......

4年前(20-04-16) 6633浏览 0评论 5喜欢

老子智慧

老子智慧——《道德经》第三章原文与译文(多版本)

第三章 [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]不上贤①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②,使民不为盗③;不见可欲④,使民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也,虚其心⑤,实其腹,弱其志⑥,强其骨,恒使民无知、无欲也。使夫知不敢⑦、弗为而已⑧,则无不治矣⑨。[道德经通行本原文](王弼注本)不尚贤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不见(xiàn)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;弱其志,强其骨。常使民无知无欲,使夫(fú)智者不敢为也......

5年前(19-06-04) 10368浏览 0评论 6喜欢

老子智慧

老子智慧——《道德经》第二章原文与译文(多版本)

第二章 [原文]天下皆知美之为美、斯恶已。皆知善之为善、斯不善已。故有无相生、难易相成、长短相形、高下相倾、音声相和、前后相随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、行不言之教。万物作焉而不辞、生而不有、为而不恃、功成而不居。夫惟不居、是以不去。[译文]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,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。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,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。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,难和易互相形成,长和短互相显现,高和下互相充实,音与声互相谐和...... 

5年前(19-04-28) 21686浏览 0评论 7喜欢

<1>